新冠肺炎疫情之下 醫藥代表新機會來了
作者:醫藥網 來源:醫藥網 2020-3-6 打印內容
多個平臺在線問診數量激增的同時,在大潮退去之后,如何保持用戶的高活躍度、留存度成為擺在各企業面前的問題。邵清表示:不需要保持所謂的高活躍,只要有留存度即可。因為藥品和醫療不是高頻的產品,只需要保持在未來消費者需要的時候,應需而用就可以了。隨著疫情的發展,互聯網醫療跟新冠肺炎的關聯度已經不大了,就目前情況來看,其已經逐漸延伸到其他疾病的問診,需求會慢慢釋放出來。
這對藥企的影響也隨之出現——因為藥品的銷售終端將更多,網上藥店,互聯網醫院都會產生用藥需求,藥企要積極布局線上渠道和線上業務,迎合市場。
對廠家來說,自己的藥在哪賣都一樣,如果沒有提前布局這個事,線上的業務可能會丟掉,因此越早參與越好,接著或會帶來銷售團隊的變化——分出一部分人來做線上渠道的維護。
醫藥代表,新轉型機會來了
需要注意的是,雖然提前布局線上渠道,對藥企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好,但互聯網醫療也有一些局限性,這無形中限制了醫藥代表的品種選擇。
有專業人士向賽柏藍表示,互聯網醫療始終沒能解決現代化的“望聞問切”問題,也就是當面診療和現代儀器的檢驗,比如患者在家,沒法做CT,沒法拍片子,沒法抽血、驗血。
此外,對大多數省市的政策而言,醫保線上支付僅覆蓋了慢病復診環節,對于遠程會診、常見病初診、藥品配送等環節,尚未進行覆蓋。因此,在互聯網這一醫療場景中,盈利強,患者復購率高,嚴重依賴藥品的慢病患者是主要消費對象,據了解,中國慢性病患者高達三四億,僅僅慢病醫藥市場就是千億級的市場。
不少藥企加速布局互聯網醫療,比如復星醫藥、康恩貝、片仔癀等,他們借助從線下到線上,包括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,拓展自身業務。
阿里巴巴借助非典疫情,培養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,實現快速增長;而新冠肺炎,或是互聯網醫療的加速器,實現行業的發展新拐點,作為醫藥代表,有資源有能力,可以瞅準其中的風口,找到轉型機會。
上篇:
下篇: